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发挥优势 打造特色产业 实现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

发布时间:2012-12-04 00:09:33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樟树、上高、高安、奉新等四市(县)县域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2012年5月14日,省工经联赴樟树、上高、高安、奉新等四市县,进行了调研,召开了座谈会,到工业园区、企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四县(市)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大胆实践,积极探索,找准比较优势,培育主导产业,在“特”字上做好产业文章,在“大”字上做强产业规模,在“绿”字上做足产业后劲,走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发展路子,取得超常规发展。2011年,四县(市)不管是在经济规模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主要经济指标(附表)增幅高于全市,乃至全省平均水平,反映出四县(市)县域经济发展走在了全省前列。特别是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勇于超越自我,目标定位之高,争先意识之强,发展思路之宽,工作魄力之大,令人印象深刻。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态势良好 
    1、经济规模强大。2011年,樟树、高安、上高、奉新的生产总值分别达到188.6亿元、136.4亿元、85.8亿元、

四县(市)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指标 生产总值(GDP) 财政总收入 地方财政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亿元) 增长%  
宜春市 1077.98 12.8 149.14 38.2 92.34 39.3 386.50 21.70 779.46 30.0  
樟树市 188.56 14.6 23.2 35.7 12.19 35.1 65.31 23.82 128.20 32.0  
高安市 136.38 13.7 15.54 39.2 9.92 41.7 58.51 25.03 95.57 31.5  
上高县 85.83 12.8 10.82 34.2 6.86 26.6 47.99 22.86 72.85 28.2  
奉新县 74.67 15.4 9.08 40.9 6.07 38.9 41.53 21.51 63.42 28.0  



74.7亿元, 在宜春市十个县区中分别列第2、第4、第5、第6位;樟树市、高安市进入全省GDP“十强县(市、区)”,分别列第6、第9位。
    2、财政实力雄厚。樟树、高安、上高、奉新的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3.2亿元、15.5亿元、10.8亿元、9.1亿元。其中樟树市财政总收入总量列全省第2位,上高县、高安市成为全省25个“财政收入超10亿元县(市、区)”之一。
    3、发展速度快。2011年,樟树、高安、奉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全市平均增速高,高出0.9—2.6个百分点,上高县达到全市平均增速;四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均较全省平均增速高,高出0.3—2.9个百分点。高安、奉新财政总收入较全市平均增速高,分别高出1个、2.7个百分点;高安、奉新财政总收入较全省平均增速高,分别高出3.5个、5.2个百分点,樟树达到全省平均增速。
    4、工业形势喜人。2011年,樟树、高安、上高、奉新分别完成工业增加值65.31亿元、58.51亿元、47.99亿元、41.53亿元。樟树、高安、上高完成工业增加值较全市平均增速高,高出0.96—3.67个百分点,为全市工业增加值增幅列全省第一,创造历史最好水平,作出了贡献。
    5、发展势头强劲。樟树、高安、上高、奉新2011年累计完成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128.2亿元、95.6亿元、72.9亿元、63.4亿元。樟树市、高安市县域经济竞争力在中部百强县市中分别列第51位、第88位。高安市2008年被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命名为“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跻身全国五大陶瓷产区之列。奉新县2009年被中国纺织协会命名为“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上高县是全省唯一连续七年荣获“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综合先进县市区”称号的县。
    二、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举措 
    近几年来,四县(市)经济快速发展靠什么,就是靠科学的发展思路、积极的发展目标、扎实有力的发展举措。他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及宜春市委、市政府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和政策措施的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明确目标,着力抓园区、着力抓招商、着力抓创业,聚精会神发展经济,奋力向前赶。
    1、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着力提升发展境界
    发展取决于目标的定位,否则奋斗就没有方向、就没有动力。四县(市)紧紧围绕宜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实现“三个翻番,两个上台阶”的总目标,结合自身实际,纷纷自我加压,提出了各自的奋斗目标。樟树明确提出“打造成江西创新型制造业示范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力争挤进中部二十强、全国百强县(市)行列;高安提出“全力进行三场‘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决战,三年确保综合实力进军中部二十强”;上高提出“三年实现‘纵比’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三年翻一番;‘横比’目标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内比’四项经济指标人均超全市10个百分点;‘外比’经济总量在全省县(市、区)排位每年前移2~3位,力争进入20强”;奉新提出“实现‘1112’目标,即:全县GDP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超过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200亿元”。在与他们的接触中,我们强烈地感到了一股不服输、奋力追赶的精神气,从现代化的企业生产线到热火朝天的工业园区建设现场,所到之处令人惊喜,令人振奋,呈现出勃勃生机。 
    2、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县(市)战略,推动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发展
四县(市)紧紧抓住工业这个经济发展的牛鼻子,结合本地实际,开拓创新,各打各的优势牌,各走各的特色路,着力建设工业园区,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扩规升级,着力推动优势产业聚集发展上水平,不断做大特色、做强特色,将特色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了一批规模较大、竞争优势明显、带动力较强的主导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樟树医药产业集群药业企业总数达100余家,已有5家药品生产企业、4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8家保健品生产企业通过国家GMP认证,22家药品流通企业通过国家GSP认证,认证企业之多、药品品种之广,在全国县级市中都位居前列。2008年,获“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殊荣,成为江西唯一入选的县域产业集群。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36亿元,上缴税收2.99亿元。奉新县——一个山区小县,不傍大城市,没有国道,不靠铁路,不产棉花,没有纺织工业基础,也缺乏这方面人才,经过6年的努力,纺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仅成为我省规模最大、设备最新、发展速度最快的纺织产业基地,而且成为响当当的“中国新兴纺织产业基地”。目前,全县拥有180万纱锭,已占全省总规模的41.2%,从业人员近万人,形成了棉纺、化纤纺、棉织、针织内衣、印染、服装加工,较完整的纺织产业链。2011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1.2亿元,上交税收1.7亿元。
    3、抓大扶小,激活发展活力 
    我们看到,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下,四县(市)成长出一批重量级的“巨人”企业,培育出一大批生机勃勃的“小老虎”企业。去年樟树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税收超5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1家,超千万企业19家超百万元企业123家,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8.5%。四特酒公司和仁和集团两家企业2011年上缴税收占全市的32.5%;上高县食品龙头企业——旺旺集团通过逐年扩大投资,裂变发展了上高瑞麦、上高旺旺、江西旺旺、江西必旺等企业,并吸引带动了30余家企业落户。2011年,旺旺江西总厂实现销售收入24.1亿元,上交税收1.06亿元,分别占全县食品业的48.1%、16.3%。
    在壮大龙头企业的同时,各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九十年代,高安农民自发地买车跑运输,汽车运输业形成气候,走活了县域经济一盘棋。目前,全市拥有货运汽车1.72万辆,有汽车运输公司235家,汽配企业326家,物流和信息服务部500多家。2011年完成税收近2亿元。今年以来,高安市审时度势,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实施“兴车战略”,按照“提升物流层次,壮大贸易规模,延伸生产链条,完善服务体系”的要求,建设江西货运专用车产业基地,致力在高安打造一个集加工制造、汽车贸易、仓储物流于一体,产业链条完整、产业体系完备,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货运专用车产业基地。樟树金属家具制造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多达50家,年销售收入仅100多万元。通过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和市场营销模式,企业整合为18家,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和东南亚地区,主导产品保险柜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今年4月被中国家具协会命名为“中国金属家具产业基地”。
    4、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培育经济增长点
    四县(市)把工业园区的建设和管理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住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机遇,科学规划工业园区,突出载体建设,大大改善了投资环境,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的进驻,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高安市2007年借承接广东建陶产业转移之机,提出“错位发展,主攻建筑陶瓷”的发展定位。按照省政府提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四高”要求,规划着眼长远,面向现代化。投资13亿元人民币,建成江西省建筑陶瓷产业基地铁路专用线,开通铁海联运通道;建设高安口岸作业区,实现高安直接报关出口;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建设高安市天然气有限公司,实现年供气超300万方,极大地减少了“三废”排放。随着这些高起点的基础及配套设施建设使用,吸引了陶瓷生产企业99家,配套企业184家,投产陶瓷生产线176条,在建生产线37条,2011年,全市陶瓷产能达到7亿平米,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3.9亿元,实现利税20多亿元,安排就业人员达5万余人,成为“世界航母级”的产业基地。上高县2005年引进了世界最大的品牌鞋代理商——台湾宝成集团。凭借这一“世界鞋王”的品牌效应,国际著名运动鞋制造商匹克(香港)集团、方圆鞋面、邦胶科技等60多家鞋及配套企业落户上高,形成了集省内最大包装印刷基地、3万平方米职工居住区、鞋类各配(部)件产供销齐全的五里岭鞋业功能区,年产各类成品鞋达4000万双。2007年,上高县乘势而上,提出建设“江西昆山”的发展战略,推行择商选资、差异化政策、以商招商等,实际利用外资每年保持在6000万美元左右,外贸出口每年在1亿美元以上,成为是全省利用外资十强县、全省外贸出口十强县,“中部鞋城”雏形已现。
    5、推进科技创新,增强发展后劲
    四县(市)进一步增强依靠科技进步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理念,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上来。奉新纺织业通过设施更新和工艺改进,每万锭生产线平均只需用工45人,比同行业额定配备人数少85人,提高了生产效率;高安市为提高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基地实力,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先后与华夏陶瓷研究所、景德镇陶瓷学院、国家检验检疫局等单位合作,成立陶瓷研发、陶瓷产品检测、企业商标及产品认证、商检、中国陶瓷实训等五个中心,构建了产学研一体的科技平台,为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今年四月,太阳、德美、维宝、大观楼4个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实现了中国驰名商标的“零”突破,成为这次全国县级市中认定最多的县市。樟树市以提高竞争力为基本目标,以4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品牌战略,成为我省“品牌大市”,从而加快了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升级步伐。樟树市连续三年被中华商标协会评为“中国商标发展百强县”。目前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件,中国名牌产品3个,省著名商标61件,省名牌产品24个,商标品牌总量位居全省县级市第一,跻身全国40强。拥有国家级行业标准4个,省级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家,全省自主知识产权专利总量达到347件,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二,5家企业被评为江西创新型试点企业。
    6、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环境,在创新服务中打造竞争优势 
    环境是县域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四县(市)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一手抓硬环境建设,一手抓软环境优化,两手都很硬,抓出了成效。一是以经营城市的理念,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向前推进。四县(市)通过引资、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城区主干道、污水垃圾处理厂、天然气、客运站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配套服务能力和品位大幅提升,极大地增强了承载经济发展的能力。樟树市按照“一江两岸、三园四区,西扩东调、南优北进”城市布局,如火如荼开展了城镇建设三年大会战,启动了新城区建设。目前,樟树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21.6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47.5%,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2011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园林城市”检查验收;二是千方百计缓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各地一方面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一方面自身挖潜,盘活存量土地。奉新县向上争取土地整理项目,加大移村腾田力度,拓展新的用地空间。2011年,全县土地开发总面积5500亩,新增耕地面积4902.6亩。上高县早在2008年就开始对所有入园企业一律进行环评,落实“三同时”;对企业提出提升运行质量,用地规模限制,科技含量等约束,转变了原来只重数量轻视质量的理念。同时,各地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想方设法充实资本金,尽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高安市采用“政府控股、社会参股”的方式,将原来的高安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重新组建了注册资本1亿元的高安市中小企业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为江西省首家投资过亿的中小企业担保公司。2011年,累计发放投资担保贷款3.738亿元;三是在软环境建设上,营造浓厚的"亲商、富商、安商”氛围。上高县从2004年起,连续开展“上高人最大的优势就是上高人”主题教育活动,在老百姓中形成了亲商的理念。当“世界米龙”台湾旺旺集团考察小组一行路过上高时,当地出租车司机、旅店服务人员与之闲聊,都很热情地介绍上高并予以挽留,这给旺旺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后来旺旺负责人途经上高一家炒粉店,由于感觉味道好、分量足,很实惠,就付给了店主五块钱,结果店主立即拿了两块五追了出来,说上高从来不欺诈外地人,使该位负责人非常感动。上高人民的友好淳朴,政府工作人员的真诚务实,使旺旺集团心悦诚服,最终决意落户上高。奉新县在硬件设施上,较其他地区并没有优势,但客商们看重的就是奉新招商观念和政策软环境。奉新县实行“保姆式”全程服务。每个产业,县里都成立协调办,每个企业都有专职协调人。企业引进后,这些专职部门和专职人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协调相关部门减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对相关收费,能减则减,能免则免,能缓则缓,以减轻企业负担;筹集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扩大生产,三年来县财政拨付纺织企业专项扶助资金2560万元。

省工经联调研组:熊承忠、沈虹、朱彬、刘建中
2012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