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调查研究 > 正文

传统产业新型化 新兴产业规模化

发布时间:2013-01-09 17:26:03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江西实施新型工业化思考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的象征,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经阶段。江西是一个传统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既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推进规模化发展,又要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努力提升产业能级,提高新型化水平。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一、我省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现状
  (一)传统产业新型化迈出了重要步伐
  1、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一是一些行业在全国进入先进行列。有色行业是目前江西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铜、钨、稀土形成了从采、选、冶、加到科研完善的产业链,加工能力位居全国首位。近几年陶瓷业呈恢复性增长,上升为全国第四位。日用陶瓷排全国第三位,建筑陶瓷排第五。中成药工业规模列全国同行业第四位,在中部六省处领先地位;二是一些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铜精矿含量、钨精矿折合量、精炼铜产量在全国排名第一。黄金、铜材、船用板材、汽车弹簧、轻型载货车、塑钢及型材、中药及中成药、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具、日用陶瓷、家具、家用电冰箱、空调、服装、纱、粘胶等行业产量进入全国前十位。
  2、装备技术升级势头良好
  一是淘汰落后产能迈出了新步伐。到2009年底全省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169万千瓦,落后水泥产能849万吨、落后钢铁产能413万吨,相当于年节能能力超过120万吨。淘汰落后产能使我省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7.2%,下降4个百分点;二是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江铜30万吨冶炼、蓝恒达10万吨烧碱、江西晶能光电30亿粒蓝绿光LED芯片、江钨集团1000吨高比重硬质合金、九钢120万吨高线技改、江西格美科技多晶硅一期、新钢300万吨薄板1系列、江西赛维LDK万吨级高纯硅一期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建成投产,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全省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3家,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与高校联合成立了6家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训基地。"十一五"前四年全省共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5项,省级科技进步奖422项,比"十五"期间分别多3项和64项。
  3、通过资产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产生了一批大企业集团
  一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和再融资取得新的成绩。先后完成了江西纸业、九江化纤等7家高风险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重组解困工作,消灭了ST公司。先后完成了原长力弹簧、江西铜业、原新华金属、江西水泥的定向增发,实现了母体核心资产整体上市。近几年来,省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发行分离交易可转换债券和公司债券等再融资方式,募集社会资金150多亿元;二是国有企业资源整合深入进行。先后推进新钢公司整合洪钢公司和乌石山铁矿,推进省内铁矿石、钨、岩盐和铅锌等矿产资源向新钢集团、江盐集团、江铜集团等大型优势企业集聚,国有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三是不良资产和零散资产打包运营取得突破,提高了资产运营效率。近年来,先后打包收购不良债权35.4亿元,各类零散资产通过集中运营,效益平均提高30%以上。
  4、节能减排,绿色发展
  一是大力支持重点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十一五"前4年,共争取到国家财政奖励资金7.31亿元,支持111个重大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可形成300万吨标煤的节能能力;争取国家预算内资金3亿元,支持42个重大节能产品产业化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同时,利用省级节能专项资金支持了一批节能技改和节能项目建设;二是抓好节能专项行动。截止2009年底,全省共淘汰改造燃煤锅炉(窑炉)1314台(座),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淘汰改造1000台的目标;三是加快推行清洁生产。截止2009年底,全省已有72家企业开展了清洁生产审核并通过专家评估,实施了3000多个清洁生产方案,累计投入15.54亿元,每年可节能20万吨标煤,节水4800万吨,减排COD1271吨,减排二氧化硫1526吨。四是积极推广新型墙材和散装水泥。"十一五"前4年全省散装水泥累计供应量为5979.24万吨,节约标煤46.62万吨。有522家企业和18种产品列入《江西省新型墙体材料生产企业和产品目录》,生产能力达到182亿标块。经过努力,"十一五"前4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过40%,工业节能量累计超过780万吨标准煤,为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7%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二)传统产业新型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少
  实力强、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企业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核心力量,具有很强的牵动力和辐射力。但我省许多行业缺乏龙头企业,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在2010中国企业500强中,江西企业仅有5家入选,在全国居第22位,在中部6省倒数第一。2010年度中国制造业500强,江西只有7家。同时,企业规模偏小。2009年江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均资产、户均主营业务收入及户均利润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1%、75%及56%,差距十分明显。
  2、产品科技含量低,许多行业缺乏知名品牌
  国家质检总局从2001年开始实施中国名牌战略,迄今为止共评价确认1957个中国名牌产品,我省仅有23个,占1.1%。有253个产品被评为"江西名牌产品"。在中部六省中,我省排名第五,仅比山西的17个多5个。在装备制造业中,我省名牌产品不见踪影,直接反映我省工业结构升级缓慢。
  3、企业管理水平不高,经营者素质亟待提高
  一是经营管理粗放。大多数企业处于粗放发展阶段,整体实力不强,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低、工艺简单、管理粗糙、产品档次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经营管理层素质不高。一些民营企业经营者,在管理上仍停留在创业初期,凭经验进行技术创新,凭意志和愿望进行经营决策,凭个人威权进行内部管理,缺乏竞争意识,满足于小富即安,小赚即足,不少企业走不出"醒得早、起步快,就是长不大"的怪圈;三是不少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和凝聚力,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4、自主创新能力弱,人才缺乏
  小型企业占绝对优势的非公有制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以及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投入比重不足5%。科技人员少,科技经费投入捉襟见肘,科技开发能力不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5、企业资金短缺,贷款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相关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121户企业中,认为银行贷款比较困难的占38.1%,认为十分困难的占26.4%,认为一般的占28.1%,只有7.4%的企业认为比较容易。
  (三)新兴产业现状
  1、一些产业发展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但现有技术面临淘汰风险
  江西光伏产业从2005年起步,已进入全国光伏产业第一方阵。一是形成了规模优势。生产的多晶硅片已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一,龙头企业赛维的产能超过1400MW,成为全球第一家产能超过1GW的光伏企业。目前,全省共有光伏企业39家,海外上市公司2家;二是形成了产业链前端优势。硅片做到了全国最大。但未来的3-5年,国际上多晶硅物理法提纯技术将会取得突破,多晶硅成本和耗能将比目前的西门子改良法生产降低90%。包括赛维LDK在内的采用西门子改良法生产多晶硅的我省企业,不可避免地面临巨大的投资风险。
  2、有的产业在产业链上游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但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实现规模化生产尚有距离
  我省有机硅产业上游--有机硅单体具有明显的优势。星火有机硅厂目前有机硅单体年产能达到20万吨,正在新建的年产40万吨有机硅单体和24万吨有机硅下游产品竣工后,星火有机硅厂将以年产70万吨有机硅单体能力成为世界最大的有机硅单体生产企业。但深加工产品研发滞后,下游深加工产品品种少。目前,世界上有机硅下游产品有1000多种,而星火工业园企业只能生产100余种。且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水平不高,大部分中间体销往沿海一带,本地产业链得不到延伸。
  我省半导体照明行业在全国最突出的优势是,硅衬底蓝光半导体照明芯片与器件方面的研发取得了突破,在上游掌握核心技术。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成功研制的硅衬底蓝光LED材料及芯片,具有国际领先水平,被认定为863重大成果。但与蓝宝石和碳化硅相比,硅衬底技术外延高质量的GaN非常困难;硅对薄膜的发光造成严重的吸收,导致器件出光效率较低;在硅和GaN基材料界面形成一个势垒,导致器件工作电压较高。此外,还存在产业集群程度较低,产业配套能力较弱,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链发展不均衡,应用产品产业化能力不强等困难。
  3、有的产业具有原料优势,但应用不够
  江西是离子型稀土资源大省。2009年江西稀土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9亿元,约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但由于尖端人才和技术匮乏,稀土深加工、新材料和应用产品发展后劲不足。钨产业也存在类似的情形。我省锂电行业上游资源优势明显,宜春市锂云母总储量近200万吨,占全国可开采锂矿储量的50%左右。新余市以碳酸锂为主的锂盐产能已达到1万吨,占全国总产能近30%。由于锂电产业起步晚,存在锂矿提炼碳酸锂难、正极材料生产难、锂电池充电提升难等三个技术瓶颈,目前尚不具备竞争优势。
  4、有的产业刚刚起步,尚处研制、试验或小批量生产
  由于我省风能、核能利用基础薄弱,只有部分原材料和少量辅助设备制造企业,缺乏真正有实力带动产业发展的核心企业,风能、核能应用及设备、原材料制造都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行业也处于研发试产阶段,主要汽车制造企业均开发了新能源汽车样车,不少企业已经涉足锂离子动力电池研发和生产。但总体来看,上述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关键技术有待进一步突破,制造成本仍然较高、市场开拓尚需较长过程等诸多问题。
  二、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基本思路
  (一)传统产业新型化思路
  所谓传统产业新型化,就是积极培育,创造竞争优势,占据市场制高点,重要产品在全国细分市场中名列前茅;提升产业素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向产业链高端发展,由单纯加工制造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内容延伸,产业结构从低端向高端提升,产品结构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提升;技术开发能力强,创新水平高,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运用先进制造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装备先进,淘汰落后产能,资源综合利用,产品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消耗降,效益升;节能环保,绿色发展。
  1、主导产业高端化
  全球竞争格局的形成,使产业高端化成为产业优化升级的主攻方向。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大都属劳动或资金密集型的传统产业,产业层次较低。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我省工业产品中,资源型、粗加工、低档次产品主营收入、利税占80%左右,具有高科技含量的高新技术产品所占比重不到20%。实现产业升级,走产业高端化发展道路迫在眉睫,如果错失良机,势必遭遇被淘汰的厄运。
  新钢长期以来受制于资源、运输、市场、资金等多重因素,发展受阻。进入"十一五"以来,新钢瞄准高端,实施精品战略,紧紧抓住船舶行业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中厚板和板材加工装备优势,推进管理和技术创新,开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船板产品,近两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保持了294%、260%和128%、130%的增长。他们走高端化产品发展道路的主要体会,一是先人一步,抢占市场制高点。2002年,新钢明确以船板等专用板为发展方向。采用"点菜式"引进模式,建设集成了世界先进工艺技术的3800mm厚板、1550mm冷轧薄板生产线,开发了高强度船板、锅炉压力容器板等板材,抢先推向市场,赢得了竞争的主动。高强度板产量至2007年以来一直居于全国首位,市场占有率达到12%;二是不断优化船板品种结构。规格日益齐全,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6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2007年以来,船板、压力容器板、建筑结构板等高强度板产量占新钢船板总产量的65%-75%;三是不断提高管理和技术创新水平。目前公司拥有船用钢专用技术10多项,其中有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在工程项目管理上,在全国率先推行工程总承包和项目摸拟法人负责制,提高了效率。
  高端制造,产业前沿。新钢的经验启示我们,传统产业向高端发展,一是必须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二是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三是深化改革,增添企业的发展动力;四是借助资本市场,为企业发展加油加力。
  2、产业集聚化
  产业集聚化发展,是发达国家加速工业化进程的有效做法和重要经验。高安市在这方面取得了成功。
  高安市建筑陶瓷产业基地抓住"南陶北上"的历史机遇,用了不到三年时间,迅速崛起,成为与四川夹江、辽宁法库、山东淄博齐名的建筑陶瓷产区。目前,已落户项目88个,建成投产56条生产线,在建44条。发展速度如此之快,与高安市正确的园区建设思路密不可分。一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投资环境。投资12亿元建设基地铁路专用线和年到发量达4000万吨的集装箱货场,建设铁海联运点,实现产品出口一关通;兴建4座110千伏大型变电站,应对用电高峰;引进水务集团,专门负责基地自来水供应站;引进商贸服务中心,为园区提供优势服务;二是节能环保,科学发展。以节能、降耗,减排为重点,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在"污水处理、燃气供应、原料采购"推行 "三集中";三是完善产业链配套。在引进大型陶瓷企业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引进陶瓷机械、化工、原料、包装、模具等30多家配套企业,确保了5公里半径范围内相关配套企业应有尽有。
  高安建陶产业的崛起证明,推进产业集聚发展,一是工业园区要有特色,有主打产业;二是园区企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比较完整;三是配套设施齐全;四是一定要建设好完善的基础设施。
  3、制造信息融合化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起来的先进制造模式、制造技术(工艺)和先进的管理模式,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制造业的面貌,提升产业档次,是传统产业新型化的根本出路。
  江西江中制药(集团)是我省第一家全面建立ERP系统的企业。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了企业内部的管理水平,加快了从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生产、质检、物流、销售到售后服务等各环节的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销售收入由2002年的6.2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8亿元,职能部门人数由2002年的149人减少到2009年的131人,流动资金周转率由2002年1.52%提高到2009年的1.93%。
  一是实现产品实时成本监控。通过ERP管理后,公司总部能实时监控每批产品的即时状态、生产进度以及预测完成时间,实时核算出每批产品的成本,实时监控各个办事处和仓库情况。中转库由原有的29个压缩至9个,经销商由原有的200余家压缩至目前的36家;二是实现系统控制应付账款。通过信息系统将合同约定固化下来,设置付款时间,堵住了很多漏洞;三是全面预算、防窜防伪、渠道管理等薄弱环节得到加强。将各级经销商的库存纳入企业自身的库存管理,由以往的经销商订货变成企业主动送货上门,库存大幅度下降,主要成品及原材料库存时间不超过一周。
  江中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新型工业化离不开信息化。按照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要求,要把"两化"融合作为传统产业新型化发展的主线,增强工业化加速发展的动力,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同步推进和共同提升。积极将信息技术导入传统工业企业,推广普及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管理信息系统(MIS)、工业过程控制(DCS)、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商务等先进手段。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力推进设计研发信息化、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和经营管理网络化。建设一批行业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信息技术在纺织、机械、冶金、化工等行业的普及应用,着力提升这些产业的档次和管理水平。
  4、优势产业品牌化
  品牌既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直接体现,也是企业竞争制胜的锐利武器。仁和集团是个典型的从产品品牌成就企业品牌,企业品牌反哺市场成功的优秀企业。从2001年组建到2009年的短短8年间,由不足20人的一家民营企业发展到拥有员工5000余人、多家子公司的上市公司;税收实现118倍高速增长,达到2.3亿元,利润同比增长49.33%。鹰潭市主动接受江铜品牌辐射,努力打造鹰潭铜产业基地,初步形成了铜杆、线、管、棒、板带、异型材及铜铸件等上下游产品配套的铜产业链,产品有8大类200多个品种,初步实现由铜原料基地向铜材料基地的转变。2009年,铜产品产量达190万吨,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50亿元,实现税收38.5亿元。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事实证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传统产业新型化,必须充分发挥品牌战略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增强品牌研发创新意识,及时采用国际通行技术规范和产品认证标准,努力抢占科技发展和品牌建设的制高点。重点打造提升有色金属、钢铁、汽车等支柱产业品牌,优先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及制药等高新技术品牌,积极培育冶金、能源、建材、纺织等优势产业品牌。同时,政府部门要进一步改革创新,健全和完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推荐和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省名牌产品评价认定办法,积极主动地为国有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本地企业和域外投资企业、大企业大集团和中小企业争创品牌创造公开、公平、公正的条件,使我省有更好更多的品牌问世。
  (二)新兴产业规模化思路
  所谓新兴产业规模化,就是现在有市场优势的产品,要延伸产业链,加快发展步伐,壮大规模,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加快产业化生产,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规模化生产,占据市场高端;有原料优势的产品,要突破技术瓶颈,将原料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尽快形成产业链,扩大市场份额。在确定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以做大规模为目标,有选择地培育发展若干个在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江西工业的新增长极。
  1、高点占位,超常发展
  形成新兴产业发展增长极,关键要根据这些产业的不同内在特质,突出重点,发挥优势,切入前沿,抢占高端。光伏产业重点发展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组件及配套产品,实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半导体照明产业重点发展液晶背光源、大功率照明等应用产品;围绕硅衬底半导体照明技术,提高技术水平,加快产业化步伐,迅速占领市场。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高精铜材、优特钢材、硬质合金、稀土深加工产品、锂、镍钴、铅锌、铝合金、其他稀贵金属等十类金属新材料,培育壮大汽车等十大下游产业。非金属新材料重点发展高技术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有机硅等多类化工产品。生物产业重点发展以现代中药、生物制药、化学制药、生物医学工程为主的生物医药;以农业良种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生物质能源植物、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为主的生物农业;以生物基材料、微生物制造为主的生物制造;以非粮转化醇类燃料、生物柴油为主的生物能源等。
  只有放大优势,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抢占高端,跨越发展,就要突破重点,抓住一些事关未来先导性、带动性的战略结点,整合资源,深度开发,抢抓新一轮能源革命和消费变革新机遇,形成链接新兴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2、突破关键,顺势发展
  核心技术可称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命脉"。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根本着力点,在于突破核心技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省LED产业虽然发展势头很好,但面临两个突出问题,一是核心技术亟待突破;二是未形成产业化。
  发展我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推动其规模化进程,要在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产业实力上下功夫。一是围绕我省原创技术这个最大优势,尽快完善晶能光电硅衬底技术。在全省范围内组织攻关,完善技术,提高应用水平,增强竞争力,保持和发挥我省原创技术这一优势;二是着力扶持晶能光电公司的发展,扩大其在全国同行业的优势。采取增加投入、政策倾斜、广揽人才、完善体制和机制等,尽快将其做强做大;三是围绕完善和扩大硅衬底LED产业链、规模化,确定南昌高新技术开发区、吉安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园区,作为LED产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到集聚发展;四是应用EMC模式,推动硅衬底LED发展,提高市场占有率。鼓励全省各设区市以EMC模式进行市区道路、既有公共建筑及小区道路采用LED照明,加快实用步伐;五是做好示范工程,扩大硅衬底LED的影响。支持南昌市建设好国家"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工程,在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做"实"与做"势"并举。突破技术难点,完善核心技术,就是加强企业实力;以此为契机,吸引众多企业,乘势发展,就是壮大产业势力。做"实"与做"势"相结合,才能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推动民企形成看好产业发展的心理,吸引政府和金融机构的支持,改善企业发展的条件,提升产业的发展能力。
  3、培育龙头,抱团发展
  新兴产业发展与重点企业的壮大紧密相连。龙头企业强,对其他企业有较强吸附作用。培育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具有重大推动作用。新余光伏产业从无到有,用了不到三年的时间,发展到20家,从业人员近2万人,总投资727.2亿元,形成了集"上游硅原料-铸锭-硅片-电池-下游组件、太阳能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到2009年底,新余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40亿元,光伏产业主要产品中的硅片产能已达220万千瓦,高纯硅产能达6500吨,单晶硅产能达20万千瓦,太阳能电池片产能达11.5万千瓦。这些成绩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快速发展。
  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必须下功夫培育龙头企业。新余市在这方面创出成功的经验。一是以情感人,诚招天下客;二是把营造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作为首要工作;三是出台政策,从税费、电价、用地等方面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一系列配套优惠政策;设立光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行财税奖励政策;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等;四是呈请省政府出台若干专项政策;五是广揽人才,激发高技能人才的创业热情。
  龙头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起着引擎和领跑作用。新余培育出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带动光伏产业的迅速发展,就是生动的证明。我省十大新兴产业中,有较大规模、高市场占用率、高科技含量的龙头企业还不多,需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特别是那些有原料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新兴产业,如锂电、生物、绿色食品、风能和核能等,更应积极培植龙头,力争形成若干拥有核心技术、产业链完整、带动力强的企业集团。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向市场化、国际化、规模化、品牌化和高端化发展。同时,围绕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大批发展中小企业,提高整个产业的配套能力,以配套集群的模式,实现上下游衔接,抱团发展,增强新兴产业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4、延伸链条,配套发展
  新兴产业只有加强产业链的有效延伸,才能获得持久的生命力。江西星火有机硅厂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链上下游还未完全打通,离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还有较大的距离。
  完善有机硅产业链和增强产业集聚的能力,还要做大量工作。一是产业链要向两头延伸。一方面降低原料成本。星火有机硅厂硅块等原材料需要到西南、西北等地区购进,运输成本高、供货价格弹性小,而本省亦有这方面的原料,主要是因为电价太高,难以承受,应协调解决。另一方面,通过引进外资中下游企业向星火有机硅园区聚集。卡博特公司正在实施扩建年产1万吨气相二氧化硅项目,该项目的落户,为后续的有机硅深加工企业进入星火工业园起到了示范作用;二是围绕龙头企业和有机硅产业链的延伸需要,鼓励支持吸引各种配套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向星火工业园区集聚;三是尽快建立省级研发基地,为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有机硅产业是一个产品品种多、批量小、应用面广、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拥有完善的研发体系才能保证产业链的快速延伸;四是改善产业配套环境。加快星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出台扶持有机硅产业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激发更多经济主体投资热情,吸引更多人才流入。
  三、促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政策措施
  (一)总结历史经验,确定全新发展理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坚决贯彻改革开放方针,实行符合江西省情的发展战略,江西经济发展很快,面貌日新月异,成绩有目共睹。但在思想意识方面,有许多观念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认真总结三十多年来的经验教训,确立全新的发展理念,对于推动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发挥优势,一抓到底;二是扬长避短,不平均使用力量;三是培育龙头,壮大实力;四是整合资源,抱团发展。
  (二)强化政策扶持,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1、加强产业财税政策支持
  制定扶持重点产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在壮大龙头企业、产品开发、品牌培育、节能降耗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在用水、用电、贴息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各类投资主体向政策鼓励的产业投资,促进产业发展壮大。对特色产业园区的重大产业项目,自投产后第三年起,所缴纳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分成部分和营业税,前三年按50%,后三年按30%奖励给核心企业。进一步扩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工程的扶持对象,除支持省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和获得国家部委产业发展资金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外,适当扶持一批工业园区产业项目。同时,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按每年递增20%的幅度增加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发展专项资金额度,加大对工业园区重点产业、龙头企业、配套项目的支持力度。各设区市和有条件的县(市、区)也要设立相应的产业集群发展扶持资金。
  2、加强产业公共服务支持
  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内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创新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检测中心、试验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抓好铜、光伏、钨和稀土、陶瓷、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绿色食品产业的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行业协会、商会等民间服务团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沟通政府企业、制定行业标准、规范行业秩序、协调行业纠纷、保证行业公正等方面的作用,促进我省产业集群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培养人才,增强自主创新实力
  设立人才引进与开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高层次和紧缺人才的引进、培养和奖励。根据引进人才所承担项目的情况,提供科研启动经费、5万至10万元的安家费。对引进到我省3年内做出突出贡献,且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优秀人才,给予5万至20万元的奖励。对各类高层次人才,实行特殊人才津贴制度;对于柔性引进的人才,从成果转让净收入中提取30%作为奖励;以合作等方式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的,在项目投产5年内,从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20%的红利,给予一次性奖励。
  建立政府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自主创新的科技奖励制度,把发现、培养和凝聚科技人才特别是尖子人才作为科技奖励的主要目标。重视培养创新团队和一批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多渠道、多手段、多方式引进高素质人才;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让一切有志于技术创新的人才活力迸发,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技术开发,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共建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体系
  1、加速推进企业建设技术研发机构
  大型企业要普遍建立健全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有条件的中小企业也要设置研发机构,暂时不具条件的小企业也要有专人负责创新工作。要开展长线研究,形成激励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专利申请、合理分配研发成果收益等创新机制,使企业技术中心真正成为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活动的指挥部,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2、积极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战略联盟
  江西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机构、大学、国防军工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要整合资源,集聚力量,协同攻关,支持和鼓励科研院所与高校、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技术研究中心和科研生产联合体,推进产学研结合,探索科技型创业的新途径。进一步整合涉铜力量,把江西铜业公司、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有色冶金设计院、赣州有色所及鹰潭有关铜业科技资源,组建铜冶炼及特色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力争进入国家行列。选择优势、特色领域着力建设10个重点实验室和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促进具有江西特色的科研开发体系的形成。
  (四)利用资本市场,推动资产重组、收购兼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1、加快培育上市公司后备资源,助推新型工业化进程
  一是扶持优势和支持支柱产业中的龙头企业上市。选择代表江西未来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关联度高、前后向带动大的企业,以突出企业优势,壮大企业规模;二是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上市的培育力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企业上市的同时,特别重视传统产业领域的上市公司利用买壳、借壳、参股、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进入高科技领域,保持上市公司旺盛的生机活力;三是出台财政、税收、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走上资本市场。如有的兄弟省市规定,企业按上市要求进行股份制改制时,原行政划拨土地可出让,出让后不改变用地性质的,土地出让金的90%直接奖励企业;企业在申报上市过程中支付的有关费用,可摊入当年成本列支,有困难的企业可分年度摊销。对企业成功上市后奖励100-200万元,调动企业上市积极性。应积极参照这些经验,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形成中小企业培育和上市发行工作的良好局面。
  2、拓宽渠道,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建议每年筛选出100个科技项目,召开一次风险投资与技术洽谈会,将国际、国内风险投资引进来,弥补我省风险投资的不足。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更多的风险基金,吸引金融机构、企业、上市公司和民间游资加入。
  (五)加强生态环保,提高可持续发展水平
  1、加强产业协作配套,发展循环经济
  一是加强园区与园区之间的协作配套;二是加强产业与产业之间的协作配套;三是加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鼓励企业分别向产业链上下游方向延伸,形成竞争、合作与互动的联结模式,加快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扩大产业规模。
  2、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创建生态园区
  建立健全清洁生产技术咨询服务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有关清洁生产技术、管理和政策等信息,开展技术咨询、推广和培训等工作。加快建立和完善我省清洁生产推行机制,鼓励达标排放企业开展自愿清洁生产审核,依法对"双超双有"企业实施强制清洁生产审核。在重点行业中培育一批高标准、规范化的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树立典型,带动全省企业全面实施清洁生产,不断提高清洁生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