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经联新闻 > 正文

做强支柱产业 引领县域经济

发布时间:2015-08-17 08:43:38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吉安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调研


  电子信息产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该产业具有技术密集、资金密集;产品研发成本较高、制造成本较低;产品创新、更新快;产品应用广泛,市场潜力巨大等特点。2008年以来,吉安县将电子信息产业列为全县工业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提出"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电子产业基地"的发展目标,电子信息产业在该县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产业规模迅速壮大,产业质量不断提高,集群效益日益凸现,成为全县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一、发展状况
  1、产业规模不断壮大。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只有21.3亿元,到2012年,达到96.2亿元,是2008年的3.5倍,到2014年底,主营业务收入达146.3亿元,是2012年的1.5倍,整个产业的发展呈跨越式增长,2014年,全县拥有大大小小电子信息企业100余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34户,完成工业增加值38.4亿元,占整个规模工业增加值的46.2%,占据了吉安县整个工业经济近半壁江山,真正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产业特色逐渐显现。在发展电子信息这个大产业中,吉安县提出"打造中部声谷"的口号,通过招大引强、扶优扶强,重点引进和扶持了一批以生产数字视听产品为主的企业,逐渐形成了数字视听产业集群,在全省、全市的产业集群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既有以先歌音响、航盛电子、璐琪电子等企业为代表的生产数字视听整机产品的龙头企业,又有以博硕科技、协讯电子、联基实业等企业为代表的生产数字视听电子元器件的龙头企业。2014年,吉安县数字视听产业集群被列为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之一,规模以上企业达23户,主营业务收入达105亿元。
  3、产业创新不断增强。电子信息产业产品创新快、更新快的特点,决定了企业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才能求得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近年来,该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奖励企业创新办法,激励企业创新发展,各职能部门积极向企业宣传各级政府对企业创新发展的优惠政策,同时掌握企业创新发展的动向,引导帮扶企业向上申报创新成果。2014年全县电子信息企业有3户与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1户企业由省科技厅授予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通过科技成果鉴定12项,获省级新产品4个,博硕科技、协讯电子成功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复评。
  4、产业贡献成效显著。电子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了县域经济总量,优化了工业经济结构,加快了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对财政的贡献不断提高。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产业上交税收2.1亿元,比上年增长42.9%,高于全部规模工业税收增长38.4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工业上交税收的比重为38.1%,比上年提高了10.2个百分点;对社会的贡献也十分可观,2014年,全县电子信息企业从业人员约2.1万人,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产和产业大军,为全县大量农民工实现了在本土就业,解决了大量民工背井离乡就业之苦,并且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作出了贡献。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已成为能人创业、农民工就业的良好平台。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端产品不多,整机产品欠缺。多数企业以生产技术含量不高的低端元器件产品为主,加工类企业所占比重较大,劳动密集型、加工型的企业居多,缺少大规模的终端产品和整机生产的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的扩张主要是以量的扩大为主。如协讯电子去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30亿元,其业务全靠订单生产,产品均为其下游企业配套为主。生产高端、整机产品的企业主要有先歌音响,璐琪电子、航盛科技等少数几家,因此全县的电子企业自主品牌也较少。
  2、研发能力较弱,技术创新欠缺。大部分企业研发实力薄弱,企业的研发机构、科技人员、科技投入较少,长期停留在加工、组装的阶段,对外依存度高,因此企业的根植性弱。全县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企业个数占全部电子信息企业个数不足5%。县内尚未建立能够带动和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的技术研发中心,规模较大的先歌音响虽然总部搬迁我县,但研发机构却未迁入。
  3、内在联系不足,产业链条欠缺。全县电子信息企业之间产业关联松散、规模不大、企业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力不强。多数企业上游缺乏与之相配套的原材料、元器件生产供应企业,下游缺少营销网络健全的大型电子交易市场、会展中心,两头在外企业居多,产业链互补性不强,电子信息企业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因而难以充分发挥全产业的整体效益。
  4、人才结构不优,人力资源欠缺。企业普遍面临人才缺乏的问题,特别是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缺乏。同时企业人才引进的力度较小,现有电子信息人才以中低层次的居多,真正亟需的技术领军人物、优势专家和拔尖人才不多。同时,生产一线的技工欠缺,劳动密集型企业缺工现象依然存在。
  5、公共服务滞后,平台建设欠缺。电子信息产业虽具规模,形成集聚,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未跟进,广大中小微电子企业普遍希望建立的招工、融资、信息发布、产品检测、物流仓储等公共服务平台或不完善、或者空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部分中小微电子企业的发展壮大。
  三、意见和建议
  电子信息产业通过10年左右的发展,已在吉安县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成为县域经济可持续的增长极,仍有许多工作要做。
  1、继续加强服务,推进产业发展。要继续建立县领导挂、乡镇和单位帮扶企业的工作机制,实施一个重点企业、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乡镇或单位的帮扶机制,深入了解并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根据市政府《2015年全市发展实体企业行动计划》要求,同时也是出于全县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建议成立吉安县电子信息产业推进办公室,设立独立的专门机构,选调一批事业心强,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干部集中办公。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研究产业发展新动向、收集相关信息、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建议县财政安排不少于500万元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资金,与市级专项扶持资金配套,用于产业发展,推进全县电子信息产业做大做强。
  2、建设服务平台,集聚产业发展。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电子信息企业健康快速发展为目标,按照政府引导,融合资源,公益服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不断完善规范,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基本思路,建立和完善融资服务体系、人才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物流仓储服务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降低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内企业的交易费用和运行成本,进一步增强产业集聚发展。
  3、推进自主创新,引导产业发展。继续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加大研究开发投入。建立市场主导型的技术创新机制,实施企业技术创新工程。引导企业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特别是做好专利申请、无形资产与知识产权保护。大力推进电子信息产业共性与关键技术平台的构建工作。加强重点骨干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产学研基地建设,探索企业检测资源的整合共享,提高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逐步实现由加工、配套生产为主向自主创新、自有品牌为主转变,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加强人才培养,带动产业发展。人才是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技术创新和增强竞争力的根本保证。要充分发挥政府推动作用,进一步完善有利于高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各尽其能、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同时,要充分利用本县办学资源和条件,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电子信息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知识和技能培训。
  5、强化产业招商,推动产业发展。要创新项目生成机制,既要主攻电子信息行业中排名世界或地区前位的大公司、大集团,引进一批有影响有规模的龙头项目,又要引进为产业链配套的上下游小项目。要加强产业链招商,对全县整个电子信息产业链开展一次梳理,理出整个产业链中缺什么、少什么、什么产能过剩,什么严重不足,并定期进行更新,策划一批关系全局、影响较大、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在引进外资项目的同时,努力寻求民营企业的配套合作机会,有效推动全县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者:黄宗彪 彭光明 吉安县工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