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经联新闻 > 正文

适应新常态 创新促增长

发布时间:2015-01-05 16:47:07   信息来源:365体育在线投注欧洲板   浏览次数:
    按:近日,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五届理事会主席团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主题是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密结合实际,深入讨论交流,研究做好明年的各项经济工作。李毅中会长作了题为《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增长》的主旨讲话,分析深刻,见解独到。现分两期全文刊登,以供学习参考。 

  一、国内经济由高速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发展历史阶段,企业要把握变化了的"新常态"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速度的换挡期,调整改革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三期"叠加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长期积淀形成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制约着经济的健康发展,都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不惜经受改革调整的阵痛、甚至付出伤筋动骨的代价。
  综合分析国民经济的潜在增幅已经回落,有必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把发展的速度适当降下来,以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以便有更多精力推进改革调整。近两年来宏观调控见到了成效,对此我们应有冷静镇定的分析思考。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交织,虽然增加了困难和压力,但把握住发展速度的上、下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趋势,当前经济运行的指标仍在合理区间内。这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精辟分析了九个方面的"新常态",我们要深刻领悟,积极谋划发展,创新应成为动力的源泉。从当前工业经济运行的状况分析,也可以说明以上判断。
  一是工业增速与前几年比,明显放缓、缓中趋稳、稳中提质,行业地区差异明显增大。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其中10月为7.7%,11月为7.2%。而从2008年到2013年,工业增幅分别提12.9%、 11%、15.7%、13.9%、10%和9.7%,增速己明显放缓。汇丰银行发布的12月制造业PMI为49.5,比11月下降了0.5。分行业看,增速较快的行业集中在装备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原材料增幅回落,六大高耗能行业增长7.5%,能源工业估计只有4%左右。分地区看,各省区市增速差异较大,一些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产业业相对集中的地区增速大幅度放缓。同时,节能减排、淘汰落后、化解过剩、质量品牌、三网融合等转型升级的措施见到成效。1-11月规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44%,高于单位GDP能耗4.6%的下降幅度。互联网、物联网的应用逐步扩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3%,信息消费同比增长25%,电子商务交易额上升20%。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结构调整正在深入。长期以来,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取得了巨大成绩,也出现了投资规模过大、增幅过快、效率下降以至产能严重过剩、负债过重的状况。近几年国家已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见到一定成效。201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高达43.65万亿元,同比增长19.3%,已比"十一五"时期的平均增幅下降了6个百分点。今年1-11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3%,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1.9%,分别比上半年又回落约2个百分点。钢铁、有色冶炼、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投资继续下降,基础设施投资保持了21.8%较高的增速。这是改善宏观调控走出的一步,调整是必须的、合理的,有助于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提升,达到18.5%,相应资本形成总额的贡献率降为41.5%;但也引来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担忧,对此应"两分法"来分析判断有效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关键,保持一定的增幅是必要的,但如果忽视了结构调整和提高效率,违背了"常态",恐事与愿违,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三是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成本费用上升,盈利状况分化,
  企业状况有起有落、有喜有忧,差异化应当是市场经济的"常态"。市场需求不足,1-11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但其中食品、服装、鞋帽、家电、日用品等增幅都在10% 左右。生产者产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连续33个月负增长。1-11月进出口(折以美元计价)累计增长3.4%,其中出口增长5.7%,其中11月出口增长4.9%,但进口下降6.5%。1-10月,规上工业企业期末应收账款增幅11.1 %、企业产成品库存增幅14.4%,财务费用增加12.8%,均明显高于同期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7%的增幅。企业反映,银行抽贷、压贷、停贷现象增加。企业成本费用上升,1-3季度规上工业企业百元主营收入中成本高达86.02元,同比上升了0.19元,企业"五险一金"总量占到工资总额近一半。企业利润提高,但行业差异较大。1-10月规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累计增长6.7%(其中10月份下降2.1%),利润率5.57%,与上年持平。其中市场状况比较好的行业,如汽车、纺织、医药、通用设备制造,电子制造增长较多;原材料行业增长有限,同比回落;石油天然气、石油加工等下降10%左右,特别是煤炭行业降幅达45.1%。
  针对当前经济运行情况,国务院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进一步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增值税、营业税,银行定向降准、定向减息,支持企业研发投入,支持新能源汽车、支持集成电路发展,实施企业收费清单以减轻企业负担,鼓励售房放宽信贷等,尤其是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的十项措施,以及日前非对称降低银行存贷基准利率的措施。以上有的已经见效,有的正在落实。在落实中肯定会有困难和阻力,要以积极态度去化解、改进,扩大政策效果。
  二、全球经济深度调整变革,给我国经济带来双重压力和新的机遇,发展要有新思路
  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在缓慢艰难复苏,仍然存在深层问题和新的变数,但各国都在谋求深度变革调整。首先是美国"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本土回归"的战略实施见到了成效。美国吸取了由于次贷危机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通过对"去工业化"和过度依赖"虚拟经济"的反思,相继推出一系列做实"实体经济"的改革举措。据了解,一是2009年提出重振制造业是美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相继出台《制造业促进法案》、企业税改革方案。二是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投入,以高端设备制造、清洁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为重点,鼓励企业创新。三是大力促进出口,提出从2010年开始5年内出口翻番。四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如高铁、道路桥梁、智能电网、航空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等。五是加大对企业的扶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困难。此外,还加大对高校理工科、社区大学的投入,鼓励企校合作,提高劳动者素质和技能。
  美国上述战略措施已见到了效果。制造业在美国GDP中的比重2013年达到13.9%,比2009年上升2个百分点。制造业对GDP增幅的贡献率2012年、2013年分别提高到27.5%和44%,2013年甚至高于同期服务业的贡献率,制造业出口额比2009年增加了49%。近几年据悉约有14%的美国公司将生产工厂迁回本土,创造了新的就业岗位,失业率已降到6.1%。美国三季度GDP增长3.9%,更具长远意义的是一批高端和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将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
  第二,德国提出"工业4.0"战略,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化。德国于2013年将其纳入了《高技术战略2020》,旨在通过物联网等新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确保德国制造的未来,引领世界制造业新潮流。制造业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柔性化的制造与服务模式,进入工业4.0阶段。
  工业4.0战略的实质是用物联网、服务互联网将制造业的物理设备以及传感器、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组合起来,使制造业的物理设备具有计算、设计、通信、精准控制、远程协调和自治自动的功能;这个大系统实现了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制造与服务之间互联,从而构建一个灵活的数字化和个性化的智能制造模式。智能制造有用户的全过程参与,产生了个人定制、"众包设计"等新方式新理念,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在少品种、大批量、规模化生产方式的同时衍生了"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化"的生产方式。尽管德国拥有世界一流的装备和技术,专家评论,软件与互联网技术是德国工业的相对弱项,但为了保持其竞争优势,扬长补短,继续占领全球制造业的制高点,德国在实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先声夺人,应值得我们借鉴。
  第三,新兴经济体和资源产国也在深刻改变发展方式,
  调整初级产业结构。发展中国家大都具有劳动力、市场的优势,不少国家还有丰富的资源,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正在向发达国家迈进。资源富足国家已积累了雄厚的资本,他们不再甘心以出售资源发展经济的粗放模式,而是注重深度加工、延伸产业链,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随着国际能源、矿产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资源出口国不断联手推高初级产品价格,增加了进口国的生产成本。近日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一些OPEC成员国异常反应,有经济和非经济因素作用。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国际产品、技术、资金、劳务的同时,也会有不同形式的自我保护,给我国企业"走出去"形成了压力。
  总之,世界经济在发展,大家都在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国际市场上有合作交流,更有竞争竞赛。我们要借鉴他国的经验教训,对新情况新问题有新思路,坚定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常态,企业应寻求创新,增强内生动力和内在活力
  工业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核心是推动转型升级,改变工业发展对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过度依赖,转向依靠通过技术进步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创新驱动,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
  首先,适应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际双重压力和挑战,企业家应尽快转变观念,增强创新动力。
  如上分析,美国吸取了金融危机的教训,重新重视实体经济,推行再工业化,对我们既有挑战,也有启迪。和美国比,美国的基础研究实力、尖端科技的创新能力、得天独厚的资源富有、国际市场的控制力等,我们有很大不足,但我国巨大的国内市场潜力,工业化、城镇化的巨大需求和发展余地,雄厚的资金积累及外汇储备等也是其他国家甚至美国不具备的。我们应从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走好自己的路。对照德国工业4.0的愿景,我国正处在基本实现工业化的攻坚时期,工业、制造业总体上仍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我们有世界最先进的行业和领域,也有相当落后的甚至是完全依靠人工作业的小矿山、小作坊。因此我们要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也要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在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同时,也要下功夫淘汰落后、化解过剩产能;在精心谋划工业4.0的同时,也要着力打造工业3.0,甚至不得不去补2.0的欠帐,这是我们的国情。在发展的长途竞争中,我们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更要增强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改革意识。
  第二,创新投资理念,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增长,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规范企业投资行为。
  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内涵为主发展。经验证明,技术改造是内涵发展的战略措施,投入产出比可达3:1(产出包括利、税、折旧、工资和利息)。今年1-11月全国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40.1%,发达国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业化前后占50%-69%。企业应集中自有资金,在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下,吸引社会资金和银行贷款,以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装备改善、提开信息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内容,针对生产经营过程的瓶颈和短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企业发展要由外延为主转向内涵为主,调整存量,做优增量,提升市场竞争力。
  企业是市场投资主体,要改进和规范投资行为。首先是多渠道、准确、及时了解市场供需,避免信息失真误导。无论何种企业都要建立科学、民主的投资决策程序,权责一致、盈亏自负、风险自担。无论国内国外项目投资都要从市场需求、原料产品、物流运输、资源环境、技术路线、投资回报、筹融资渠道、投资风险、政策法规、社会人文环境等多方面深化可行性研判,防止和避免盲目投资,提高投资回报。要依法保护投资人利益,放开垄断行业中的竞争性业务,制定具体办法对垄断业务"特许经管",使民间资本有序进入。社会资本要选准投资方向,把握投资机会,更多投入实体经济,以求长期稳定发展和良好回报。
  第三,重塑和再造"降本增效"的观念,发展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
  近几年企业成本费用节节攀升,挤压了盈利空间。不少观点认为我国工业低成本优势已经丧失,这里有客观正确的反映,也有认识上的偏颇。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成本已上升到美国的九成,长三角、珠三角达到95%,确实形势严峻。美国"本土回归"降低了物流成本,页岩气的开发利用降低了能源成本,加上先进的节能降耗技术,使其制造业成本不升反降。我国企业应重塑和再造建立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上的"低成本战略",依靠创新驱动,提升生产力要素水平,实现降本增效。
  就人工成本而言,解决的办法是通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用装备和技术代替人工,即浙江省提出的"机器换人、人控机器",从而大大提高工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和倒逼机制促使企业加大技术进步投入,换得生产稳定、质量升级、效率提升。不能再依靠廉价劳动力、简陋的劳动环境、繁重的体力劳动来换取企业利润。富余劳动力的产生带来了竞争,增加了员工提升素质的动力,通过转岗培训为企业开发新业务提供了人力资源。
  第四,产学研相结合要在"用"上狠下功夫,推进科技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
  多年来实行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是突出问题。资料显示,转化率只有30%,而发达国家为60-70%,我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40%,远低于发达国家60%的水平。实现经济增长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科技创新是重要方面,关键要抓好成果转化,在"用"上狠下功夫。研发的目的在于"用",只有用才进入了市场,研发成果要从论文、评奖、样品中释放出来,才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研发成果要变为"工艺包"、工程设计、实体项目,样品要变为产品、商品,创新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另一个含义是用户要自始至终参与研发、试制、设计、制造和营销全过程,不仅带来了市场信息,用户反映,而且通过参与建立了互通信任,从而加快了研发进程,疏通了推广使用途径。这就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创新机制,科技研发与资本投入相结合,实现研发成果的产业化,商业化、市场化,使创新成果在实体经济沃土上落地生根。
  大中型骨干企业都要建立自已的技术中心和研发团队,中小企业力争做到"专精特新"。行业不同,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同,都要逐渐加大接近国际同行的水平。组织生产营销中的技术攻关,由骨干企业牵头组成产业联盟,合力开展行业共性科技攻关,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来自生产实践的重大科技难题应当是科研院校研发项目的来源,企业应主动跟踪了解科研院校的研发成果,主动承接成果转化,提升企业行业的技术经济水平。